近日,多家上市险企披露了2019年业绩预告。从已披露的数据来看,净利润预增均在五成以上,个别险企净利润预增幅度甚至高达四倍。机构认为,保险股具有消费与周期的双重属性,目前处于价值洼地,建议把握投资机会。疫情因素短期将影响一季度人身险保费收入,二季度或下半年有望反转,而需求有望在前期抑制后迎来小幅度爆发。

业绩增长态势明显

截至2月5日记者发稿时止,除了中国平安,其余四大上市险企均已披露业绩预增报告。新华保险公告称,经初步测算,新华保险2019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18年同期预增人民币63.38亿元左右,同比增加约80%。中国太保也公告称,预计公司2019年的归母净利润约为270亿元至288亿元,同比增加约50%至60%。

春节假期前,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也先后发布业绩预增报告。中国人寿公告称,2019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18年度相比,预计增加约人民币455.80亿元至478.59亿元,同比增加约400%至420%。中国人保公告称,预计2019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5.20亿元至242.10亿元,同比增长60%至80%。

值得注意的是,五大上市险企2019年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也均取得较大的涨幅。根据各家险企的公告数据,中国人寿原保险保费为5684亿元,同比增长约6%;中国人保子公司原保险保费合计5521.99亿元,同比增长11.21%;中国平安子公司原保险保费合计7946亿元,同比增长10.5%;中国太保旗下的太保寿险、太保产险分别实现原保险业务收入2123.64亿元、1336.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47%和12.65%;新华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381.3亿元,同比增长约13%。

保持高增长势头

上市险企2019年再创佳绩,但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有投资者担心,险企业绩高增长的态势或受到影响。据业内人士分析,疫情对于保险业的影响将出现先抑后扬。疫情短期内可能会影响上市险企今年一季度的业绩,但从中长期看,消费者的保险意识会受到一定激发,或进一步打开部分险种的增长空间,上市险企全年业绩依然向好。

太平洋证券研报指出,此次疫情将对保险公司一季度业务推动产生短期影响,期间对代理人活动及出单影响较为明显,预计将小幅拉低一季度各家险企的新业务价值增速。但是疫情过后消费者保障意识的提升将会对保险产品销售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后期有望迎来保费增速较为明显的改善。

天风证券研报分析称,疫情短期将影响一季度人身险保费和增员,一旦疫情结束,需求有望在前期抑制后迎来小幅度爆发,二季度或下半年销售有望向上反转,且中长期利好健康险销售;疫情对于产险保费的影响最小,通过拉低新车销量来短期抑制车险保费,但可促进意外健康险保费增长,对其他非车险业务影响很小。另外,车险出险率大幅下降,可短期改善车险赔付率。

部分消费场景实现线上替代

对于保险股而言,方正证券左欣然认为,“黑天鹅”事件只会导致短期下跌,不影响长期走势。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5日收盘,A股保险指数小幅下跌0.13%。此前的两个交易日,该指数调整后已然企稳。不少机构人士认为,机构和投资者已抄底买入优良价值标的,确信保险股长期走势不变。

值得注意的是,抗击疫情期间,险企纷纷调整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其中,线上对部分线下工作的替代成为主流,部分消费场景实现了线上替代。

中国人寿2月5日发布保险、银行业务线上办理指南,表示客户如有保险、银行等业务办理需要,可通过中国人寿线上渠道办理。体验足不出户,自助办理保单查询、续期交费、联系方式变更、借款还款、理赔报案等90%的保单服务。为积极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国寿大健康平台还设立了相关服务专区,提供免费在线咨询、心理关怀、防疫知识、自测早筛、疫情防御、疫情动态、电话咨询等多项服务。

2月4日,中国平安也表示,除线上理赔外,还同步上线了更多线上服务,如平安好医生APP开通抗疫义诊,免费为消费者提供新型肺炎咨询、疫情防护指导服务等。此外,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也均丰富了相关线上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