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推进精准扶贫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2017年9月28日,保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国平安集团介绍该公司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推进精准扶贫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嘉宾:盛瑞生 中国平安集团董事会秘书、新闻发言人

鲍培和 平安资管总监

阳中义 平安产险农险部总经理

主持人:张忠宁 保监会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张忠宁 保监会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今天由中国平安董事会秘书兼新闻发言人盛瑞生、平安资管总监鲍培和、平安产险农险部总经理阳中义介绍中国平安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推进精准扶贫有关情况,首先请盛瑞生先生介绍中国平安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推进精准扶贫有关情况。

 

盛瑞生中国平安董事会秘书兼新闻发言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我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秘书兼新闻发言人盛瑞生,非常高兴与今天在座的各位朋友见面。根据中国保监会办公厅的安排和要求,下面我与大家分享中国平安近年来在“服务实体经济”以及“精准扶贫”等方面的工作情况,感谢各位的关注和支持。

在今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要把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全国最大的综合金融集团之一,中国平安始终牢记并践行“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保监会的“1+4”系列文件精神。近年来,中国平安一方面提供丰富的保障型产品,一方面又以保险资金及其它金融资源积极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普惠金融建设。与此同时,中国平安也一直积极响应“精准扶贫”,聚焦农村金融和教育扶贫等项目的实践。

一、将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万亿资金服务国家战略项目

中国平安坚持把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旗下的保险、银行、信托、互联网金融等业务,源源不断地把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在保险资金支持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指引下,中国平安不断推进保险资金参与PPP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以平安人寿为例,其通过基础设施债券计划、基础设施建设股权投资计划、铁路建设基金优先股等方式服务长江经济带、西部开发等区域发展。

截至2017年6月末,平安人寿投资服务实体经济已经超过1100亿元。其中,通过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投资实体经济余额898.53亿元,其中既有关系国计民生的南水北调项目,亦有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速公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还有促进能源建设的核电、水电建设项目;通过基础设施股权投资计划、铁路建设基金优先股、中保投基金等形式支持国家公路铁路建设220亿元,其中仅铁路建设基金优先股就达119.06亿元、京沪高铁项目达63亿元,中国平安是京沪高铁项目除中铁以外最大的资本支持方。

9月上旬,广东省与平安集团签署了重大项目合作协议,拟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广东发展(平安)基金”,基金目标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将主要用于投资大型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智慧城市、高快速铁路、城轨、机场等。双方还拟就投资建设广汕汕铁路和赣深铁路广东段项目,共同参与铁路建设投融资改革,共同探索创新铁路建设管理模式开展合作。

二、发挥保障功能承保重大项目,科技创新助力社会风险管理

中国平安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挥自身保障功能,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

2015年以来,中国平安旗下公司平安产险配合工信部、保监会和财政部,与保险同业合作开发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综合保险,为“中国制造”高端重大技术装备提供保险保障和品质增信服务。截至2016年底,平安产险已经为走向海外的首台装备项目提供超过180亿元金额的保险保障。

在大灾保障方面,平安产险超4500名车险、财产险查勘员以及近百名理赔专家成为大灾救援的“逆行勇士”。2015年的8.12天津特大爆炸事故当中,平安产险紧急出动40余人的理赔专家团队,在事故后18小时内抵达救灾一线,成立现场救灾指挥部,开启7*24小时作业模式,仅用时24小时,即完 成首批大额预先赔付。平安产险用一年时间已完成所有复杂案件的赔付,共结案1350笔,结案率达99%,获得了监管、行业及客户的高度认可。

为充分发挥险企分担风险的功能,平安产险积极运用新科技和大数据,搭建了内嵌140亿数据、支持台风等9种自然灾害风险评级的鹰眼(DRS)风险数据量化平台,打造了首套获ISO9001国 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保险风控体系。截至2016年底,平安产险鹰眼(DRS)及风控系统已累计参与14场台风预警与防控行动,发送风险预警提示61万余次,开展801次专家咨询服务,为客户减 少灾害损失4亿元。

此外,平安产险积极利用科技创新,完善农业风险管理机制,推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升级。2017年,平安产险利用互联网+无人机新模式重塑传统农险作业方式,实现单人独立完成大面积 承保验标与理赔查勘任务,农险作业效率提升近40倍,有效突破传统农险推广中人力投入多,作业范围小等局限。无人机带来的高效作业,最终可帮助农户增产增收。

发挥保险功能作用,是顺利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助力。中国平安提供的保险保障服务,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支撑。“一带一路”带着“中国制造”的高端装备走向海外,中车的高铁、动车组卖到了马来西亚、南非、塞尔维亚,中集来福士的钻井平台走到了巴西、墨西哥湾,宏华的海洋钻机落地阿联酋等等。这一系列装备都在平安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的保障下迈步海外。

2017年2月,平安产险获得中集来福士全球首座最新一代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运营项目首席承保资格 ,全面护航“蓝鲸1号”于5月18日完成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为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贡献责任和力量。

承保“一带一路”战略项目对保险公司海外服务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平安产险充分借助了自身在海外分布广泛的代查勘机构、遍布各行业的专家网络以及众多的合作机构,为这些项目的完善保险服务提供了保障。

平安产险特别针对“一带一路”面临的海外安全风险,研发、推出为海外人员提供安全救援、危机解救服务的高端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绑架勒索保险,为海外人员平安回家保驾护航,以及为转移中资企业海外并购风险而设计的分手费保险、并购买方损失补偿及卖方责任保险;为转嫁海外工程项目设计、施工风险设计的单个工程职业责任保险;同时还包括一些企财险、工程险等传统产品,弥补目前国内保险领域的空白。

其中,工程险承保的海外工程多年来已经覆盖了7大洲、102个国家、超过500个的项目,特别在建立中巴经济走廊首批落地的超大型项目中,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电站、巴基斯坦卡洛特720MW水电站项目均由平安产险首席承保。

三、发力薄弱环节发展普惠金融,积极落实农村供给侧改革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金融科技的出现,让金融服务可以跨越时空和区域,低成本、高效率地走进农村。

由平安集团整合麾下联营企业金融资源成立的平安普惠业务集群,重点为小微企业、“三农”及急需资金的小型创业公司提供金融资源支持,有效缓解此类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6年来,平安普惠提供的融资服务余额近2500亿元。

中国平安在“服务三农 、发展普惠金融”等方面做了一些大创新和小创新。大创新是2016年上半年,中国平安创新性地成立“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委员会”(简称“农金会”),全面启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工作。

中国平安“农金会”重点聚焦保险下乡、医保下乡等业务板块。在这些业务板块里,中国平安都做了一些小创新:

保险下乡:平安寿险持续推进农村保险市场的开拓和建设,针对性地提供小额、简单人身险产品以及移动互联远程服务与管理;平安产险创新开发农村小额财险、责任险,拓展涉农保险等三农类保险,创新地推出农副产品保真责任险“农真保”,并借用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助力农险在防灾防损的应用,为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保驾护航。

医保下乡:平安养老险提供农村大病医保服务,附加医疗意外险。同时开展“新农合”服务,为新农合提供医保服务、管理系统建设。作为国内第一批开展基本医疗补充保险业务的专业保险公司,以及最早参与多层次医疗体系建设的商业保险公司之一,平安养老险目前已实现大病保险业务在全国各地市级城市的全面覆盖。

截至目前,中国平安合计为农村提供保险保障及融资服务超过万亿元。中国平安将积极利用科技和产品创新,建设普惠金融体系,不断培养小微企业、“三农”的自身“造血”能力,让金融之“水”更好地浇灌实体经济之“木”。

四、精准扶贫从“输血”向“造血”模式转变

中国平安一直坚持“回馈社会,建设国家”的经营理念。早在1994年起,中国平安就开始聚焦农村金融和教育扶贫等项目实践。在中央精准扶贫的号召下,中国平安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进行转变,开创性地探索出农村保险、教育扶贫、产业扶贫以及公司干部员工进驻农村当“村官”等精准扶贫模式。

23年来,中国平安在教育扶贫、灾难救助、环境保护、社群 公益等领域累计投入达3亿多元人民币,援建114所平安希望小学,为全国5730万户次农户提供农业保险,风险保障资金累计超4000亿元。借助不断完善服务网络、优化保险产品、加大险资投资力度形成扶贫攻坚合力等举措,走出了一条具有平安特色的扶贫济困之路。

在农村保险方面,中国平安首先大力发展农业保险,防止农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 截至目前,中国平安通过各类农业保险产品累计为5730万户次农户提供超过4000亿元风险保障额度,累计支付赔款超过7亿元,受益农民户次48万多,有效助力农民的灾后再生产。2017年,平安产险利用互联网+无人机新模式重塑传统农险作业方式,实现单人独立完成大面积承保验标与理赔查勘任务,农险作业效率提升近40倍。农险作业人员可通过平安农易保手持终端操控无人机单兵作业,使以往400亩左右林木火灾案件的查勘作业量从2个人耗时3天缩减至单人4小时完成。

同时,中国平安积极承办农村居民大病保险。2013年起,平安养老险先后在全国数十个城市、百余个县区为农村客户提供35个大病保险项目,服务参保人数近1亿。在已覆盖的贫困县区中,将多种农村地区常见的特殊疾病、慢性疾病纳入大病保险保障范围,实现河南、甘肃、广西等省份44个国家贫困县大病保险全面覆盖,累计赔付人次近16万,累计支付大病保险赔款超4.3亿。

在教育扶贫方面,中国平安始终不遗余力。在“扶贫必先扶智”理念指引下,过去23年来,中国平安已在全国30个省份援建了114所平安希望小学,帮助逾30万偏远农村的孩子实现“读书梦”。今年初,平安成立教育公益理事会,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担任首届理事会理事长,由理事会全面负责和管理平安教育公益事业,旨在将平安教育公益事业推向更高、更深的层次。

平安特色的教育扶贫注重“软硬结合”,除了持续投入资金改善乡村教育基础设施外,平安也注意到乡村师资和课程资源薄弱的问题。2007年,平安启动支教行动,至今已有累计超过5000名志愿者加入支教队伍,志愿服务时间22万小时, 帮助了逾10万学生。

在产业扶贫方面,9月25日,平安产险在贵州台江县落地推出全国首个全产业链保险深度介入、可让贫困户“低门槛参与,无风险经营”的免息免担保扶贫模式。与传统资金简单捐赠的“输血”扶贫模式不同,“台江模式”的一大特点就是通过充分结合险企特点并加大投入制定了免息免担保的“平安扶贫贷”。创新之处是,一方面“平安扶贫贷”通过“保证保险+全额贴息”等手段实现扶贫资金的“免息免担保”,降低运作成本,撬动扶贫资金顺畅运行;另一方面通过风控机制和政府监督相结合,实现农户“见货不见钱”的贷后闭环管理,直接将扶贫资金用于贫困户的生产资料购买等,落实保险扶贫“造血”功能。

目前,该模式已于近期在台江县聚焦食用菌产业先行落地,将惠及台江县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未来还将向新疆、陕西、河南、湖南、湖北等地推广,预期将在一年内带动5万至10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在农村扶贫方面,中国平安还积极探索公司干部员工进驻农村当“村官”的道路,带领村民发展农村经济。过去一年,公司干部员工带领扶贫工作组进驻广东河源紫金县龙窝镇,利用资金和技术,帮助村民种植红薯、茶叶、柚子和黑豆,并借助集团综合金融优势帮村民开拓销售市场。这些农村工作取得巨大成功,在2016年扶贫工作考核中,平安扶持的两个村成绩在广东全省一千多个贫困村中名列前茅,其中一个村更代表河源市参加广东省扶贫工作抽查,获得了第一名。而红薯、茶叶、黑豆、柚子,也被当地村民亲切的誉为“平安四宝”。

未来,中国平安将不断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切实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用科技创新技术,整合现有渠道,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同时,进一步扩大“精准扶贫”的成效,把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输送到贫困地区。

张忠宁 保监会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谢谢胜总的介绍。下面进入问答环节,欢迎各位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

请介绍一下京沪高铁这几年的总体投入、项目盈利和红利分配情况,以及平安集团在实体经济投入总的数据。

 

鲍培和 平安资管总监

2007年,平安资管公司牵头设立京沪高铁股权投资计划,出资160亿元参与了京沪高铁的投资建设,成为京沪高铁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此次投资充分发挥了保险资金规模大、久期长的优势,自京沪高铁投入运营以来,项目公司运营和收益日趋见好,2015年起公司实现了盈利,2016年京沪高铁运送旅客1.51亿人次,日均41.6万人次,同比增长约20%。

平安十分重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长期以来,平安通过下属的保险、银行、信托、证券及资产管理等业务,源源不断地将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和领域当中。截止2017年6月底,平安通过基础设施债权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和铁路发展基金优先股等方式,投资实体经济余额超过了1100亿元,投向不仅包括高铁,还包括了PPP、高速公路、城市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公租房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等。过去三年间,平安银行先后和各地地方政府签署了数十项战略合作协议,其中的重点就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及重点支柱产业的升级改造,合计协议金额超过了2万亿元。

 

北京青年报记者

我想问盛总,保监会134号文件马上就要实施,该文件实施后对平安会有哪些方面的影响?会不会有一些创新产品推出?新规对公司整体产品结构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盛瑞生 中国平安董事会秘书、新闻发言人

134号文是上半年发布的,现在进入了两年开门红的相关的准备工作中,产品这一块的调整确实是在抓紧的进行中。整体上先介绍一下平安的整体的产品理念。

其实平安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一直非常注重产品的保障功能,坚持保险姓保的经营能力。如果大家留意2017年的中期业绩报告和新业务价值、内含价值等一些核心财务数据,我们这里面有保障型产品所带来的新业务价值贡献和内含价值贡献会超过六成,差不多是60-70%左右这样的量级。说明保障型产品本身对公司的价值是好的,另一方面,保障型产品也是真正的体现了我们保险公司的应有的职责,就是帮客户做好自己的风险管理。这个风险管理既可能涉及到他的养老,也可能涉及到他的健康、重大疾病等等。这个也是我们过去一直以来坚持的产品方面的措施,就是用丰富的保障型产品,来满足客户这些方面的需求,在满足这类需求的同时,也在为公司创造一个好的价值。

134号文出台以后,我们对自己的产品也做了一个解释。2017年开门红产品,我们在今年的5月底已经停售了,134号文出台以后,我们也是第一时间进行客户的市场需求的分析,监管文件的学习,产品设计理念的整体的规划。相关的产品基本设计已经完成,预计在不迟于第四季度就会推出来。

平安的保障型产品还有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在做这个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是怎么样让保障型产品更多的体现客户的一些多样化的生活需求。你比如说我们某一款主力寿险产品,附加了一个叫做健康管理的概念,叫平安RUN。大家要留意,就是平安这些年都特别喜欢跑步,我们从上到下,管理层也好,员工也好,业务员也好,带领我们的客户一起来健身。平安RUN的概念就是鼓励我们的客户买了这个产品以后,跟着我们一起来走路,你每天可以把你的步数分享到我们的平安金管家的平台上来,你捐上来的步数越多,得到的回馈就越多。我们的回馈很有意思,我们回馈中既有肯德基的早餐券,也有星巴克的咖啡,有时候还会有苹果的手表,这个肯定要步数更多一点。最高一级的奖赏是什么呢?就是如果客户运动非常多,可以在下一年的保障年度里面增加10%的保额,实际上意味着他的保费打了九折。

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惊喜的看到,在过去的一年左右的时间里面,有两百万客户参与了平安RUN的活动。我们后面产品的设计的方向一定是产品+的概念,除了进一步提供客户的养老、健康、重大疾病等等各方面的需求之外,加上生活化服务,让客户在购买我们产品的同时,享受到其他丰富的平安的各方面的服务。谢谢。

 

中国经营报记者

刚才介绍了平安在运用保险资金来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些总体情况和重点项目,我的问题是,在运用资金的过程中,对于相关的风险咱们这边有没有相关的防控的一些举措和安排呢?

 

鲍培和 平安资管总监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我来介绍一下平安集团下保险公司对于风险防范的工作和一些举措。

平安的保险资金一直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我们要利用保险资金期限长、规模大、稳定性高的独特的优势,来服务实体经济,做实体经济的服务者和价值的发现者。同时我们也要确保保险资金自己独特特性,一个是安全性,一个是流动性,一个是效率性。我们要把这些结合在一起。

平安是怎么做的呢?从三个方面解释一下我们如何把两种需求结合在一起。

第一,战略的资产配制层面的,我们非常突出叫前置管理,从资产负债的管理和大类资产配置管理,提前预估整个金融市场到投资品种的风险的收益。我们力争做到风险收益的优化平衡,尤其是发挥保险公司大类配置的投资能力,通过分散效率,通过集中度的控制,来确保风险可控下的最佳收益。

一个例证,就是近三年来,平安的保险资金的固定收益类的资产始终保持在80%以上,权益类的资产的配比也是在17%以下。这三年来一直现在,资产配置的结构也是非常稳健的,得益于刚才说的前置性的管理战略的配置。

第二,战术的资产配置管理。我们结合保险负债端的负债特性,通过主动的拉长的策略,合理安排现金流的方式,积极的参与国家的大型的项目,重大项目的投资,并通过这种战术资产配置的管理,挖掘期限溢价和流动性的溢价。既保证了实体经济的流动性需求,同时也保证了保险公司的稳健和收益。

第三,针对具体的项目和产品,我们通过投前、投中、投后这种全流程的风险管控,监控防范应对市场的波动和信用风险,除了平安已有的一整套投资的管理的流程以外,平安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金融科技的成果。比如说从战略配置、战术配置都用了智能投资的系统,进行配置,也减少了人为干预产生差错的可能。

此外,在保险资金、信评管理方面,我们自建了内部的信用资信评估系统,进行了实时的、定期的信用风险分析。

这么多年来,这三个层次的风控管理模式,效果非常好。到目前为止,平安保险资金已投的所有的项目,没有发生过一起风险事件,这是很好的说明。

 

张忠宁 保监会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关注!